即宣透膜原法,见该条。
见《本草拾遗》。为壁钱幕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吴贞条。
见《幼幼集成》。即风火眼。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无患子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清·骆如龙撰于1691年。5卷。1935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此书时删去骆氏自序及末卷,成4卷本,改名《幼科推拿全书》。卷1列保婴赋等歌赋,杂论儿科病诊法;卷2述推拿穴位;卷3论各种推拿手法;卷4为多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即肩疽。见该条。
病证名。见《金匮要略》。指鼻涕清稀如水,喷嚏频频。参见鼽条。
古病名。因大怒而致的厥证。出《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指因暴怒等精神刺激,致阳气亢盛,血随气逆郁积头部,而出现卒然厥逆、头痛、眩仆的昏厥重症。参见中风、厥证
书名。清·陈杰辑。参见回生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