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过梁针

过梁针

治疗癫狂精神疾患的14个经验效穴。见《中医杂志》。即:①天灵:在腋窝前缘直上1寸,向内旁开0.5寸,垂膊取之。微向外针5~6寸。②腋灵:在腋窝前缘直上0.5寸,肌腱下缘处。针5~6寸。③屈委阳:在屈肘横纹端之稍外方,针1.5~3寸。④尺桡:在前臂伸侧腕横纹至肘横纹的中点。针1.5~3寸。⑤中桡:在上肢伸侧,腕横纹上4寸。针1~2.5寸。⑥寸桡:在上肢伸侧,腕横纹上2寸。针1~2.5寸。⑦脑根: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针1~2.5寸。⑧中平:在膝下5寸,胫骨和腓骨之间。针2~6寸。⑨阴委一:在股外侧,腘窝横纹上1寸,股二头肌腱与股外侧肌之间凹陷处。针3~5寸。⑩阴委二:在阴委一上寸。针3~5寸。⑾阴委三:在阴委二上1寸。针3~5寸。⑿四连:在阴委三上1寸。针3~5寸。⒀五灵:在阴委三上2寸。针3~5寸。⒁灵宝:位于阴委三上3寸。针3~5寸。以上各穴针刺深度,应据患者肥瘦虚实而定,不必拘泥。

猜你喜欢

  • 扛抬法

    正骨手法。适用于肩关节脱位的整复。令助手一人站于患者背后,持木杠放于患者腋窝内,并使后端稍高于患肩。前端由医者一手握住向上抬起,同时令患肢屈肘成直角,它手紧握患肘向外下方牵引,至杠两端抬平,并将木杠外

  • 济阴纲目

    妇科著作。明·武之望撰。5卷。刊于1620年。本书是在《女科证治准绳》一书基础上加以整理改编而成。1665年汪淇氏重订为14卷,内容未变,仅加评注,为今之通行本。书中分为调经、经闭、血崩、赤白带下、虚

  • 口中和

    指外感病过程中已不苦不燥,食而知味。表示胃阴恢复,胃气正常。

  • 终始

    《灵枢经》篇名。本文强调针刺之道,须明脏腑、阴阳、经脉、气血运行的终始,故名。内容叙述人体气血终而复始的周转循环,是以十二经脉为系统,并论述从寸口脉测候五脏之阴,从人迎脉测候六腑之阳的诊断方法。最后讨

  • 暑湿眩晕

    病证名。指暑令感受湿邪所致的眩晕。有湿热与寒湿之分(见《症因脉治·外感眩晕》)。详寒湿眩晕、湿热眩晕条。

  • 通常指方剂,详该条。

  • 肾俞漏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为窦道生于肾俞穴部位者。相当腰椎结核于肾俞穴部出现的寒性脓疡破溃的病症。内服调补气血之品,外用药线引流或手术治疗。

  • 看瓜

    见《中医杂志》,(12):812,1958。为桃南瓜之别名。详该条。

  • 四逆注射液

    即四逆汤制成之注射剂,方见四逆汤条。

  • 房黄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房黄者,眼赤身黄,骨髓烦疼,头目昏痛,多饶睡卧,体虚无力,夜多梦泄,神思不安,腰脚酸疼,小便黄赤。”《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身体沉重,状似着热,不得睡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