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辛凉双解散

辛凉双解散

秋温证治要略》方。鲜生地黄三钱(入豆豉一钱半,捣),连翘、焦栀子各三钱,栝蒌皮、桑叶各一钱五分,鲜芦笋一两,郁金二钱,鲜竹叶十片。水煎服。治太阴秋温,服辛凉清解饮后,外邪已减,伏热外达,但热不寒,咳呛痰涎稠腻,喉部微痛,目赤多眵,舌绛无垢,烦渴胸闷,寐则自语,醒则神清。如鼻衄,加鲜茅根十支;热毒重者,加鲜大青叶三钱、人中黄一钱五分或金汁一两。

猜你喜欢

  • 桐子树根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油桐根之别名,详该条。

  • 跨骨

    骨名。即髋骨。详该条。

  • 紫油厚朴

    见《中药材手册》。为厚朴之药材名,详该条。

  • 金匮要略编注

    书名。24卷。清·沈明宗编注。刊于1692年。初名《张仲景金匮要略》,1693年重刊时改题本名。沈氏以世传的《金匮要略》刊本“编次失序”,与张仲景原著有所出入,并认为“从来著书立言,必先纲领,次及条目

  • 偃月翳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偃月翳内障。详该条。

  • 李世英

    【介绍】:南宋医家。字少颖。世代精于外科,从事医疗五十余年,有丰富的外科治疗经验。整理家传积世秘方,参考古今诸家论说,于1242年(淳祐二年)编成《痈疽辨疑论》2卷。

  • 月经滞涩

    病证名。是指经行涩滞不爽。《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一:“治妇人月经滞涩,调顺荣气,姜黄散方(姜黄半两,丁香半两,当归炒一两,芍药一分,右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日二)。”参见经行后期、月

  • 手少阳经别

    十二经别之一。原称手少阳之正。即手少阳三焦经别行之正经。《灵枢·经别》:“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在头部从手少阳三焦经分出,别走头顶,向下进入缺盆,历走上、中、下三焦

  • 青龙白虎汤

    见《疫喉浅论》。即竹茹石膏汤第二方,见竹茹石膏汤条。

  • 实挛

    挛证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详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