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医官职称,为太医监之下属官职,计2名,其职责掌管医方。
①五脏所化生的液体,即汗、涕、泪、涎、唾。《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参五脏化液条。②指水谷所化生的津液,包括汗、溺、唾、泪、髓等五种(《灵枢
见《本草纲目》。为莲子的处方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有《产乳十八论》一书,已佚。
又名疮痂。指痘疮浆回后所结的痂皮。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痘至脓足浆回结靥之时,其疮蜡色或葡萄色,浆回结痂厚硬而色黑,随结随落,亦如起胀灌浆收靥之三、四次,相挨而落痂,其瘢微红,鲜明光莹,无赤黑,
【介绍】:宋代医生。与生平不详。撰有《简验方》1卷,已佚。
病名。①指外伤指断。清·邹存淦《外治寿世方编》:“误断指头,降香研末掺之,包以丝绵七日。忌落水冒风……。又真苏木为极细末掺于断指间接定,外用蚕茧包缚牢固,数日即如故。”②出《外科大成》卷二。即调疽之色
又名门齿、门牙。即今之切牙。儿生八月板齿始生。详门牙条。
出《鸡峰普济方》。即橘皮,详该条。
病名。见《中医名词术语选释》。即猴狲疳。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