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植物学大辞典》。为溲疏之别名,详该条。
指疾病过程中的五组逆证。①内证之五逆。《灵枢·玉版》:“腹胀,身热,脉大,是一逆也;腹鸣而满,四肢清,泄,其脉大,是二逆也;衄而不止,脉大,是三逆也;咳且溲血,脱形,其脉小劲,是四逆也;咳,脱形,身热
经穴名。代号DU5。出《针灸甲乙经》。《医心方》名悬极俞。属督脉。位于腰部,第一、二腰椎棘突之间。布有腰神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后支。主治腰痛,腹痛,泄泻,痢疾,脱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
【介绍】:清代医家。字怀祖,海虞(今浙江常熟)人。撰有《本草经辑要》一书(1809年),为明代名医缪希雍所著《神农本草经疏》一书的辑要。
病证名。出《幼幼集成》。指伤暑疟痢等,迁延时日,抑遏邪气而致搐者。详搐条。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薜荔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腐婢之别名,详该条。
又名臂膊。①指上肢(上膊)和前臂部(下膊)。②指上臂外侧。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二。即恶阻。详该条。
①即营气。《灵枢·营卫生会》:“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参营气条。②营运。《灵枢·营气》:“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己,终而复始。”③喻脉象沉实如营垒。《素问·玉机真脏论》:“冬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