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部位名。亦称额角。指前发际在左、右两端弯曲下垂所呈之角。《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上抵头角。”
病名。《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脾脉急甚为瘈疭,微急为膈中,食饮入而还出。”即噎膈。详该条。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医疗主张。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扁鹊认为,人的病证在六种情况下不能治好或者不予治疗。即“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藏气不定”、“形羸不能服药”、“信
病名。即针眼。详该条。
骨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腑骨,即膝下之小腿骨,俗名臁胫骨者也。”即胻骨。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浙江新昌人。长于导引术,治病不计较报酬。著有《医案心法》、《本草辑要》、《伤寒指掌详解》、《脉诀删补》等书,皆佚。
【介绍】:见卞大亨条。
【生卒】:九世纪【介绍】:五代时期本草学家。蜀(今四川)人。曾任蜀翰林学士。对药物品种、性味有研究,治病用药也很有经验。根据蜀统治者孟昶的要求,曾与蜀诸医士共同以《新修本草》为基础,校正增删,并加注释
《正体类要》卷下方。人参、紫苏、半夏、茯苓、陈皮、桔梗、前胡、葛根、枳壳各一钱,炙甘草五分。加生姜,水煎服。治气逆血蕴上焦,发热气促,或咳血衄血,或痰嗽不止。
古针具名。九针之一。《灵枢·九针论》:“鍉针,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主按脉取气,令邪出。”是一种针体粗大,尖如黍粟,圆而微尖的针具。用于按压经脉,导气和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