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淳古
【介绍】:
见袁坤厚条。
【介绍】:
见袁坤厚条。
概指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等性质和功能。
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颊,指耳前、颧下之颜面部分。《证治准绳·杂病》第八册:“颊,面旁也。属手足少阳三焦、胆,手太阳小肠,足阳明胃经之会。”《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肺热病者,右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指月经之血。
见清·龙柏《药性考》。即西洋参,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太平圣惠方》。即脊中。见该条。
病证名。见清·顾锡《银海指南》卷二。即黄液上冲。因黑睛内积之脓液,自下向上漫增,仿佛云彩推移,故名内推云。详黄液上冲条。
见《丹溪心法》卷二。即紫菀散第五方。见紫菀散条。
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般指表证自汗的病机而言。包括:①卫弱营强,因卫气虚弱,汗液自行溢出,症见身不发热而时有自汗。②卫强营弱,因阳气郁于肌表,内迫营阴而汗自出,症见时发热而自汗,不发热则无
①亢盛的邪气。《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②五邪之一。某脏因子病及母而发病,即从子脏传来的邪气。见《难经·五十难》。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又名血汗、肌衄。详血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