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虚眩运

血虚眩运

病证名。又作血虚眩晕。《症因脉治·内伤眩晕》:“血虚阴虚也,形体黑瘦,五心常热,夜多盗汗,睡卧不宁,头面火升,则眼花旋转。火气下降,则旋晕亦止,不比外感之常晕不休,不比痰火之暴发暴作,此血虚眩晕之症也。”多因损伤心脾,肝火炽盛,阴血亏耗而致。治宜滋阴补血为主。血虚无火者,可用归脾汤补中益气汤酸枣仁汤等方;血虚有火者,可用天王补心丹知柏四物汤知柏天地煎、知柏肝肾丸等方。眩晕可由失血过多所致。《丹溪心法·头眩》:“吐衄漏崩,肝象不能收摄荣气,使诸血失道妄行,此血虚眩运也。”治宜补肝养血益气滋阴等法。参阴虚眩晕失血眩晕条。

猜你喜欢

  • 软石膏丸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七。煅软石膏、制半夏、制天南星、炒香附、炒栀子各等分。为末,米粥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治嘈杂暖气。

  • 邹冰壑(hè 贺)

    【介绍】:见邹铉条。

  • 蔡谟

    【介绍】:晋代官吏兼懂医术。字道明。陈留考城(今河南开封)人,生平欠详。

  • 翰林良医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官阶正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 墨子行气法

    气功功法。是托名墨子而引动内气,为布气打基础的一种行气功法。见于宋《云笈七韱》卷59中。其方法:正仰卧,握固,叩齿,嗽口咽津,缩鼻徐徐纳气,将极满,以口徐徐吐之,吐后一咽,又复鼻纳气,口吐之;凡纳气,

  • 证名。见《华氏中藏经》卷上。①无目之盲谓之瞽。指眼睑平合如鼓皮之盲者。②泛指失明。

  • 疮疡内消法

    疮疡内治法中“消、托、补”三大法则之一。见《外科精义》卷上。凡疮疡初起尚未成脓,用内服药促其消散,为疮疡内消法。根据肿疡发生的病因和证情等辨证施治,如表邪未解者以解表为主;热毒炽盛者以清热为主;里实者

  • 大叶毛鼠曲

    见《江西草药》。为秋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 独脚莲

    ①出《质问本草》。为八角乌之别名。②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卜芥之别名。各详该条。

  • 即腠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