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lí 礼)牛
出《药性论》。为蜗牛之别名,详该条。
出《药性论》。为蜗牛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ST45。出《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井(金)穴。位于第二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处。布有腓浅神经的趾背神经和趾背动、静脉形成的趾背动、静脉网。主治面肿,口,齿痛,鼻衄,咽喉肿痛,心
运气术语。①指六气正当其主令时位之所化。《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明其正化。”吴昆注:“正化者,六气各有正化,当其位者为正,非其位者为邪也。”如壬申、壬寅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中运为太角木运
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方。即倪涵初治痢第一方,见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子固。籍贯不详。撰《眼科百问》一书(1657年刊)。
解剖名。见《银海精微》。即眼睑。详该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即别直参,详人参条。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五色旁通五脏图》1卷,已佚。
《通俗伤寒论》方。柴胡八分,大黄(酒浸)、枳壳、黄芩、薄荷各一钱五分,焦栀了三钱,桔梗一钱,连翘二钱,甘草六分,淡竹叶三十六片。水煎服。治少阳表邪,内结膈中,膈上如焚,寒热如疟,心烦懊憹,大便不通。
病证名。亦作伏瘕。指邪热伏于大肠所致的瘕病。《素问·气厥论》:“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虑瘕,为沉。”《宣明论方》卷一:“虑瘕证,主女病,大肠小肠移热名虑瘕,津液耗散,不能滑利,菀结而大肠秘涩。”可用槟榔丸
出《眼科要览》。为马蹄金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