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劳发热

虚劳发热

病证名。指虚劳亏损所致的发热。以阴虚为多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热候》:“虚劳而热者,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故内外生于热,非邪气从外来乘也。”《理虚元鉴》卷上:“虚劳发热,皆因内伤七情而成。人之饮食起居,一失其节,皆能成伤,不止房劳一端为内伤也。凡伤久则荣卫不和而发热,热变蒸,蒸类不一。凡骨脉皮肉、五脏六腑皆能作蒸。其源多因醉饱后入房,及忧思劳役,或病饮食失调,暨大喜大怒大痛大泪,……故夜热内热虚热,为虚劳之初病;骨蒸内热潮热,则虚劳之本病也。宜及时调治,毋使滋蔓。治法清金养荣,疏邪润燥为主,则热自退矣。”虚劳发热亦可因瘀血而致。《风劳臌膈四大证治·虚劳》:“虚劳发热,未有不由瘀血者。……是必饮食起居过时失节,营卫凝滞,先成内伤,然后随其气所阻之处,血为瘀积。”此为虚中实证。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宜大黄虫丸等方。参见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热、劳热,潮热、骨蒸等条。

猜你喜欢

  • 黄芪六一汤

    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黄芪(蜜炙)六两,炙甘草一两。为粗末,每服二钱,加大枣一枚,水煎服。治诸虚不足,肢体劳倦,心中烦悸,唇口干渴,食少面黄,或先渴而欲发疮疖,或病痈疽而后渴者。②《外科正宗》

  • 鸡肶胵

    出《本草经集注》。为鸡内金之别名,详该条。

  • ①病名。《灵枢·胀论》:“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廓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五脏六腑,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临证指南医案·肿胀》:“胀病之因更多,所胀之位各异。或因湿因郁因寒因热因气

  • 歠(chuò 辍)

    同啜。饮、吃。《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歠热稀粥。”

  • 败血冲肺

    产后三冲之一。见《陈素庵妇科补解》。指恶露当下不下,逆而上冲于肺的病症。常见胸闷烦燥,面赤气急,呕逆,鼻衄等症。方用二味参苏饮(人参、苏木),甚者加芒硝。属产后危重病。

  • 叶文龄

    【介绍】:明代医家。字德徵,号石峰子。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年轻时学儒后改学医,参加官试,屡次优良,先在太医院任吏目,1534年升为御医,1540年再升为院判,后来因母亲年老而辞职。著有《医学统旨》。

  • 称钩风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防己科植物中华称钩风Diploclisia chinensis Merr.的根、根茎及老茎。分布湖南。微苦,平。祛风湿,活血,利尿。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

  • 摄生集览

    养生类著作。明·胡文焕校正。本书文章简短,寓意则深。提出了养生之大要为养神、惜气、堤痰三法,并对调阴阳、和气血、养五脏、适寒温、节色欲等与摄生有关的问题作了论述,其中特别强调和阴阳、保气血的养生原则,

  • 天鹅抱蛋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肾蕨之别名,详该条。

  • 楸白皮

    出《备急干金要方》。为楸木皮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