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素问·脉解篇》。①《类经》卷十四:“俳,废也。内夺者,夺其精也。精夺则气夺而厥,故声瘖于上,体废于下,元阳大亏,病本在肾,肾脉上挟舌本,下走足心,故是病。俳音排,无所取义,误也。当作痱,正韵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玉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真诠》卷上。即肾气游风。见该条。
指阴寒盛实所致的证候。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多因寒邪入侵脏腑,或寒痰湿浊结滞所致。证见胸腹胀满,身无热,口不燥渴,四肢冷或腹痛便秘,脉象沉弦等。《伤寒论今释》:“其证喘鸣气促,肢冷汗出,窒息
病名。指食积成瘕。《医说·癥瘕》:“其发语声嘶,挹言语而不出,此人食结在腹,其病寒,口中常有水出,四肢洒洒如症,饮食不能,郁郁而痛,此食瘕也。”本病与《诸病源候论》中的食癥,其症状大致相同。参见食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食治》。即阿胶,详该条。
见冯氏锦囊秘录条。
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二。即桔梗汤第三方,见桔梗汤条。
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即疔疮。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