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思恭
【介绍】:
参见葛应雷条。
【介绍】:
参见葛应雷条。
见明·黄省曾《种芋法》。即芋头,详该条。
见成都中医学院等《常用草药治疗手册》。为薏苡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薛雪条。
血液瘀滞的各种病证。详瘀血条。
【介绍】:清末医家。字轩举,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早年治儒习医,尝与福州名医郭永淦作《伤寒问答》,并曾参《全体阐释》作中西医异同之比较,主张“兼求并进,不可偏执”。曾历游新加坡、日本、德、法、意、俄、
病证名。见《疡医准绳》卷六。作为鉴别髋关节前、后脱位证候之一。详胯骨出条。
出《本草原始》。月经的别名,详月经条。
证名。指容易饥饿。《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之胜,心下热,善饥。”多因胃热所致,宜清泄胃火,养阴生津,可用生地八味汤、玉女煎等方。善饥常是消渴主症之一,参见该条。
病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症见口腔之唇颊等处粘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或灰白色之小点,单个或多个不等,周围红晕,表面凹陷,局部灼痛,反复发作,饮食吞咽有碍。《医贯》卷五:“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
病名。见《喉科秘旨》卷下。指雀舌之发于右者。详雀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