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汪祝尧条。
正骨手法。适用于牵拉肘(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整复。以左肘为例:医者坐于患肢外侧,以右手拇指置于患肘桡骨小头部,余指对握肘内侧;左手拇指置于患腕背侧,余指对握掌侧。当左手持患臂作旋后同时牵引伸肘动作时
病证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眩晕证治》。又称中暑眩晕。详该条。
经验方。见《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天南星60克,木鳖子、乳香、没药、肉桂各30克。为细末,以蜂蜜或凡士林调成软膏,加酒少许调敷患处。功能接骨理伤,消肿定痛。治骨折,疼痛难忍,气滞血瘀,肿胀较重
见《广州植物志》。为咸虾花之别名,详该条。
表证类型之一。指感受风热阳邪,出现以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舌苔薄白或微黄略干,或舌尖红,脉浮数为特征的症状。
经验方。见《皮肤病学》(中山医学院)。雄黄、硼砂各9克,苦参、川椒、百部各15克。水煎,外洗患处。治疥疮,外阴瘙痒;近代也用于念珠菌病。
【介绍】:唐外科医生。约八世纪时遇高人授予《发背方》,有效验,却以之卖弄求利。后于九江为虎所食。驿吏在其囊中得《发背方》真本,由太原王昇之写以传世。
①读如“碗”(wǎn)。①宛转、屈曲。《灵枢·刺节真邪》:“倾侧宛伏。”②音义同腕。《灵枢·杂病》:“刺宛骨下。”②音玉(yù)。通郁、苑。郁结或苑积。《素问·汤液醪醴论》:“去宛陈莝。”
见产育保庆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