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经行前一周左右,出现有烦躁易怒,倦怠嗜睡,或失眠,头晕头痛,偏头痛,乳房胀痛,喉痛声嘶,胸闷,腰腹酸胀浮肿,腹泻,关节痛,荨麻疹,皮肤搔痒等症,随月经周期发作,月经走后骤然减轻或消失,故称。多
古人仿效动物的活动进行的体操健身运动。正式记载见于《后汉书·华佗传》:“华佗曰: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后代流派很多,也较复杂。《
【介绍】:清代医家。字彦腥。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年间(1662~1723年)名医,撰有《脉法须知》一书(1853年刊行)。
舌颤掉不安,即舌颤,指舌休蠕蠕微动之象。有虚实之不同。若深红而战者,宜清热泻火;若紫红而战者,宜凉血泄热;若淡红而战者,宜气血双补;若鲜红而战者,宜滋阴降火(见《伤寒舌鉴》)。参见舌颤条。
指透穴而刺,即一针多穴的刺法。又称透针法、透刺法。其法为刺入某穴后,将针尖刺抵相邻近的穴位但不可穿透皮肤,如地仓透颊车,条口透承山,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劳宫等。本法为窦汉卿所创。在王国瑞撰的《扁鹊神应针
证名。为疠风兼证。出《疠疡机要》上卷。因脾肺气虚者,宜服补中益气汤;肝肾阴虚者,服六味地黄丸;阳气虚所致者,服八味地黄丸;肝经湿热者,宜用柴胡清肝散;兼发热恶寒者,服圣愈汤。
出《灵枢·经脉》。即手少阳络脉,见该条。
俗病名。《喉科金钥》卷上:“杨梅结毒,咽喉腐败,年久月深,患成天空,鼻孔塌陷。”所谓天空,系梅毒后期硬腭处树胶肿破坏并形成特异性溃疡所造成的穿孔,(并与鼻腔相通),因旧时民间称上腭为“天花板”,故有天
病名。便秘的一种。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约,约束之意。这里指脾虚津少,肠液枯燥以致大便艰涩难出的病证。《注解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
病名。指遍身筋骨疼痛不已者。《古方汇精·奇急门》:“鬼箭打,用山栀七个炒,桃头七个,面炒,共扞饼贴患上,次日取下。”亦名箭风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