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小通草之别名,详该条。
中风证候中经、中络的统称。见《寿世保元》。病在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但见口眼歪斜,肌肤麻木,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症。与中脏腑相对而言,病情较轻。参见中经、中络条。
病名。见《医经会元》。指疝症由于诸劳气陷,房劳伤精而发者。天寒时发作尤剧,宜服肾气丸加川楝子、巴戟天、鹿角胶。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即肾囊风。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即鹤膝风。详该条。
见《本事方》。为砒石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小儿突然或逐渐对周围环境意识完全消失,对外界的刺激不起反应的证候。是由于热与痰内闭所致,其病变部位在心包。热闭大多由温热病邪内传心包,或由吸受夏令暑邪,“暑气通于心”,最易内闭。痰闭系痰迷心
病证名。见秦伯未《中医临症备要》。即物偶入睛证。详该条。
见六种新编条。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2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