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胫疽

猜你喜欢

  • 草芦荟

    见《北京地区植物志》。即芦荟,详该条。

  • 丹痧

    病证名。又名丹疹、烂喉痧、烂喉痧、疫痧、疫喉、喉痧。类于猩红热。因其咽喉红肿糜烂,疹色鲜红如丹,故名。丹痧属于疫疹,多流行于冬春季节,以二至十岁为多见。由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肺胃,初期邪在卫分,继之病邪

  • 大拇指头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凡五尸者……又灸两手大拇指头,各七壮。”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作奇穴,名大拇指头。治肾炎水肿。

  • 千金葳蕤汤

    即葳蕤汤第一方,见葳蕤汤条。

  • 巨髎

    经穴名。代号ST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手足阳明、阳蹻之会。位于面部,与鼻翼下缘平齐,正视时,直对瞳孔。一说“在鼻孔下,侠水沟旁八分”(《太平圣惠方》)。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并有面

  • 产后咳嗽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多因产后气虚,风寒袭肺,恶露上攻,肺经受邪或阴虚血热,上烁肺络所致。风寒袭肺者,症见发热恶寒,鼻塞声重,鼻流清涕,治宜散寒止嗽,方用参苏饮;恶露上攻者,兼见胸膈满闷,

  • 照白杜鹃

    见《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为照山白之别名,详该条。

  • 伤寒杂病心法集解

    见郑氏彤园医书四种条。

  • 涎液不收

    即流涎。详该条。

  • 泄满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泄泻而腹满的病症。参见泄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