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胎毒

胎毒

婴儿在胎妊期间受自母体毒火,因而出生后发生疮疹诸病的病因。胎毒的由来,指其父母恣食肥甘,或多郁怒,或纵淫欲,或患恶疾(如梅毒),其毒火蕴藏于精血之中。明·万全片玉心书》:“男女交媾,精血凝结,毒亦附焉,此胎毒之原也。”《幼幼集成》:“凡胎毒之发,如虫疥流丹,湿疮痈疖结核重舌木舌鹅口口疮,与夫胎热胎寒、胎搐、胎黄是也。”②指遗毒。见《外科启玄》。即先天性梅毒。

猜你喜欢

  • 施政卿

    【介绍】:见施发条。

  • 流星草

    见《本草纲目》。为谷精草之别名,详该条。

  • 竹木

    出《雷公炮炙论》。为草薢之别名,详该条。

  • 分腠

    分,分肉;腠,腠理。分肉和腠理等组织。《素问·水热穴论》:“阳气留溢,热熏分腠,内至于经。”

  • 痘疹真传奇书

    书名。又名《仙传痘疹奇书》。2卷。明·高我冈撰。刊于1598年。上卷治痘;下卷治疹。作者根据治痘以气血为主,治疹以清火滋水为主的理论,对痘疹的证治作了简要记述,并附痘疹图说及针法治疗图等。

  • 发眉疮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多由心肝二经热毒上攻,蕴结不散所致。发于眉至额部,初起肿胀,色黑质硬,剧痛;甚则闷乱呕逆,溃烂成疮。治宜泄火解毒。内服清瘟败毒散,外敷止痛拔毒膏。

  • 拍蟹毒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五。即虎口疔。见该条。

  • 风疮

    出《片玉心书》,即胎毒疮疥。见该条。

  • 带下三十六疾

    指妇人三十六种疾病。《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三十六疾者、是十二癥、九痛、七害、五伤、三固谓之三十六疾也。”详见各条。

  • 胃黄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胃黄者,吐逆下利,心腹气胀,或时烦闷,不能饮食,四肢无力,若唇口面目舌根黑者,难治。”治用点烙法及服人参散等方。参见黄疸有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