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俗称搅肠痧、斑痧、乌痧胀。指突然腹中绞痛,吐泻不得的疾患。多因冷气搏于肠胃,或邪恶污秽之气郁于胸腹,闭塞经隧,气滞血凝,中气拂乱所致。《诸病源候论·干霍乱候》:“干霍乱者,是冷气搏于肠胃,致饮食
见脉理存真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石仙桃之别名,详该条。
治法。用燥湿健脾的药物,加强脾的运化功能以治疗湿重困脾的方法。证见脘痞腹胀,饮食无味,恶心欲吐,口淡而粘,头昏身倦、大便溏薄,或四肢浮肿,小便少,舌苔白腻,脉濡等。常用苍术、厚朴、佩兰、藿香、白蔻仁、
脱证的一种。《张氏医通·脱》:“上脱者,皆是思虑伤神,其人多汗,面如渥丹,妄见妄闻,如有神灵,闭目转盼,觉身非己有,恍若离魂者然。”详脱条。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大红袍之别名,详该条。
见《植物学大辞典》。为仙人掌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部位名。见《伤科汇纂》卷五。即关节。详该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鱼鳖金星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灵枢·经筋》:“溃疝腹筋急。”即疝。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