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背偻

背偻

证名。又称背伛偻大偻。指曲背俯身、脊椎突出。《诸病源候论·背偻候》:“肝主筋而藏血,血为阴,气为阳,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阴阳和同,则血气调适,共相荣养也,邪不能伤。若虚则受风,风寒搏于脊膂之筋,冷则挛急,故令背偻。”亦可因督脉虚而精髓不充,或中湿邪所致。详见背伛偻条。

猜你喜欢

  • 黄帝五脏论

    书名。见《崇文总目》。1卷,已佚。

  • 头眩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即眩晕。详该条。

  • 伤寒保命集

    见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条。

  • 春砂仁

    出《古今药物别名考》。为砂仁之处方名,详该条。

  • 椿花

    见《四川中药志》。为香椿子之别名,详该条。

  • 增释南阳活人书

    见类证活人书条。

  • 陈荩(jìn 尽)夫

    【介绍】:见陈葵条。

  • 疮疡辨半阴半阳证

    见《外科正宗》卷一。指辨识疮疡之属于半阴半阳证者。如见疮疡漫肿不高,似阳证而不甚焮热肿痛,似阴证而不甚木硬平塌;微红微热,似冷而非冷,不肿而实;似热而非热,虽肿而实虚;痛而无脓,肿不易消,不易溃脓;溃

  • 阴疳

    即阴疮。详该条。

  • 客邪

    泛指侵害人体的邪气。因邪气从外而来,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