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背伛偻

背伛偻

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又名大偻背偻、俗称“驼背”。指曲背俯身,部分脊椎突出,按之高耸之症。多属督脉病变。《杂病源流犀烛·胸膈脊背乳病源流》:“背伛偻,年老伛偻者甚多,皆督脉虚而精髓不充之故,此当用补肾益髓之剂;若少壮之人,忽患伛偻,并足挛,脉沉弦而细,皆中湿故也,宜煨肾散。”亦可因体虚而感受风寒所致。参见大偻、背偻条。本症可见于胸椎结核或先天性胸椎后突畸形,及部分类风湿性脊柱炎患者。

猜你喜欢

  • 易虚易实

    小儿病理特点之一。小儿在生理上既阳气兴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又稚阳稚阴,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感邪以后,邪气容易蕴积泛滥,病势嚣张,出现实证热证。如急惊风证,往往发病急暴,迅即壮热,抽搐,邪热盛实,

  • 水肿

    病名。古代称水、水气,水病、水胀。出《素问·水热穴论》。指体内水湿停留,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疾患。《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

  • 偏差

    气功术语。是指练功者在练功过程中,由于选择功法不当,或操作未掌握要领,或因指导不当而致偏离正常,甚至发展到不可自制的程度,造成精神与肉体的痛苦。若出现胸腹胀痛,或头胀重如箍,甚至内气周身乱窜,外动不已

  • 用药歌诀

    见医要集览条。

  • 卷根白皮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乌桕木根皮之别名,详该条。

  • 漏瘤

    病名。见清·张绍棠《增广灵验验方新编》卷十一。指瘤体日久时出黄水,愈而复发,痒不可忍者。宜以白油膏外敷之。

  • 纸纴子

    外治法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又名纸撚子、纸捻、捻子。即用富于韧性而不易酥烂、吸水性较强的纸张(古用桑皮纸),搓成线状外粘或内裹去腐药,插入窦道或漏管中,以引流去腐,促其疮口愈合。

  • 煖水脏

    即温肾。详该条。

  • 仁斋直指方

    见仁斋直指条。

  • 肉皂荚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即肥皂荚,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