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陶弘景条。
见《灵枢·肠胃》。消化道的一部分。有小肠、大肠之分。参见各该条。
丛书名。清·叶志诜编集。刊于1850年。全集收辑有关生理解剖著作四种。包括陈会《全体百穴歌》;沈绂《十二经脉络》,专述十二经脉起止部位及循行部位;沈金鳌《脉象统类》,以浮、沉、迟、数、滑、涩为纲,阐明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即风痫、惊痫、食痫。各详该条。
荄,草根。草荄指以根入药的植物类药,见《素问·移精变气论》。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峨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温疫论补注·诸家温疫正误》。伏气温病的一种,系冬受寒邪,伏至春季所发的温热病(《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临床以初起即出现里热症状如发热、口渴、心烦、小便黄赤、舌红等为特征。治宜清
①病名。即恶阻。《证治要诀》:“胎前恶阻,俗谓之病儿。”②儿童患病之称。
针灸体位名。详卧位条。
《痘疹金镜录》卷下方。蝉蜕五钱,地龙一两。为末,取适量,乳香煎汤调下。治痘黑陷,项强,目直视,腹胀,喘急,发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