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喉科指掌》卷四:“此症因肺受重寒,生在关内下部两边,如扁豆壳样。”多由肺受寒邪,积寒不解,久郁而成。治宜温散寒邪,可选用九味羌活汤、人参败毒散等加减。
见《安徽中草药》。为莸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水飞蓟之别名,详该条。
《傅青主女科》卷上方。熟地黄(九蒸)、白术(土炒)、白芍药(酒炒)、玄参、桑叶各一斤,山茱萸(蒸)、炒山药、牡丹皮、地骨皮、沙参、石斛、麦门冬各十两,炒五味子、龙骨各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
①病证名。出《素问·评热病论》。指热性病阳邪入于阴分,交结不解。症见出汗后仍发热,狂言,不能食,脉躁疾,多属重证。临床可根据患者有无阳明腑实证,而分别采用清法或下法。②运气学说术语。见《素问·五运行大
见痈疽神秘灸经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一枝黄花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2卷。清·柯逢时撰。见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条。
为膀胱通出体表的管道。
气功功法。是一套在胎息基础上加以引导,“还精补脑”的静功之法。见于《上洞心丹经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