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肺痹

肺痹

病名。由皮痹发展而成,也有称为皮痹者。《素问·痹论》:“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圣济总录·肺痹》:“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是为肺痹。其候胸背痛甚,上气,烦满,喘而呕是也。”《症因脉治·肺痹》:“肺痹之症,即皮痹也。烦满喘呕,逆气上冲,右胁刺痛,牵引缺盆,右臂不举,痛引腋下。”可用桔皮丸、杏仁丸、当归汤五味子汤泻白散生脉散人参平肺散等。参皮痹条。

猜你喜欢

  • 抽筋

    即转筋。详该条。

  • 蜘蛛背

    手发背之俗称。见该条。

  • 浮麦

    见《本草纲目》。即浮小麦,详该条。

  • 伏地菜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附地菜,详该条。

  • 狭叶蓟

    见《湖南药物志》。为苦笑之别名,详该条。

  • 胎自堕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多因孕妇气血虚损,胎失滋养;或血热燔灼,胎有所伤;或肾虚胎失所系,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以致其胎自堕。参见先兆流产、胎动不安条。

  • 乌芨散

    经验方。见《上海中医杂志》1958,9。乌贼骨、白芨各等分。为细末,每服3克,日三次。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 五癃津液别

    《灵枢经》篇名。论述水谷所化之津液各走其道,分而为溺、为汗、为泣、为唾、为髓,是为津液之五别。津液五别之道失常,癃闭而不通,则为水胀之病,故名。

  • 疮疡辨经络

    疮疡诊法之一。见《外科启玄》卷。根据疮疡所患部位及经络在人体的循行分布,以推断疮疡属何经络,以便分经用药。如阳明经多气多血,疮生手、足阳明经部位,则易收口;太阳、厥阴经多血少气,疮生手、足太阳经和厥阴

  • 急病

    即紧病。《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论》:“暴泄如水,周身汗出,一身尽冷,脉微而弱,少气而不能语,其甚者加吐,此谓急病,宜治之以浆水散。”详紧病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