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与膜通。《灵枢·邪客》:“地有林木,人有募筋。”详膜条。②募穴。《难经·六十七难》:“五脏募皆在阴,而俞在阳者。”详募穴条。
证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应候,见该条。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即疖,见该条。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为农吉利之别名,详该条。
七情郁证之一。《类证治裁·郁症》:“悲郁脏躁欲泣,甘麦大枣汤。”参见悲、七情郁症、内郁及脏躁等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孩儿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洋虫之别名,详该条。
出《北史》。即刺蜜,详该条。
治疗肝阴亏虚的方法。属滋阴法中的一种。因肝肾同源,故本法又类同于滋养肝肾。但滋肾药多质腻味咸,养肝则多取酸甘化阴。常用枸杞子、女贞子、白芍、旱莲草、蕤仁、五味子、葳蕤、酸枣仁、桑椹等。
见《云南中草药》。为古钩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