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虚胁痛

肝虚胁痛

证名。指肝气虚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的胁痛。《医学入门·胁痛》:“虚者,肝血虚也,痛则悠悠不止,耳目喷,善恐如人将捕,五物汤加柴胡梢,或五积散麻黄青木香青皮。”《金匮翼·肝虚胁痛》:“肝虚者,肝阴虚也,阴虚则脉绌急,肝之脉贯膈布胁肋,阴虚血燥,则经脉失养而痛,其症胁下筋急,不得太息目昏不明,爪枯色青,遇劳即甚,或忍饥即发者是也,滑氏补肝散。”《医钞类编·胁痛门》:“肝气不足两胁下痛,筋急不得太息,四肢厥冷,心腹痛,目不明了,爪甲枯,口面青,宜补肝汤。”《嵩崖尊生书》卷七:“肝虚胸痛引胁背,宜补肾六味丸牛膝首乌。”参见胁痛条。

猜你喜欢

  • 活幼心法

    儿科著作。又名《活幼心法大全》。明·聂尚恒撰。9卷。刊于1616年。卷1~6为痘科,对痘疹的病原及其不同阶段的发病特点、症状及治法,作了较详细的辨析,并提出了有关痘疹的学术见解;卷7是作者治痘疹的医案

  • 对口痈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脑疽。见该条。

  • 张仲景

    【介绍】:见张机条。

  • 曹元

    【生卒】:七世纪【介绍】:唐初医家。字真道。京兆(今陕西境内)人。学医于北山黄公,精通医药,善于望气色诊断疾病,并掌握外科手术。文学家王勃拜曹元为师,尽得其要。

  • 疫喉宜表

    疫喉痧治法之一。清·曹心怡《喉痧正的》:“温疠之邪,郁之深而发之暴,不能自出于表,以至上窜咽喉,苟非洞开毛窍,何以泄其毒而杀其势。”又“此证重在发汗,使痧邪外达,则不致酿成危证;体虚者,尤宜急进……即

  • 女阴

    出《素女经》。指女性外生殖器。

  • 胎前大便不通

    病证名。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胎前大便不通乃大肠火炎,胎气闭,不可用芒硝击胎,只用大黄、枳壳自通。”即妊娠大便不通。详该条。

  • 专精

    专,纯净;精,精华。如心为五脏六腑之主,故“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素问·解精微论》)。又如司岁之年,收备的药物气全力厚,是因为能得天地纯净之精气,故曰:“先岁物……天地之专精也。”(《素问·至真

  • 小儿推拿辑要

    推拿专著,3卷,周松龄撰,刊于1843年。上卷为儿科诸病诊法及歌诀;中卷述儿科各病的推拿手法;下卷列推拿穴位及手法图说。内容多从前代同类著作中辑选,缺乏新的补充。

  • 严西亭

    【介绍】:见洪炜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