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肾虚肿

肝肾虚肿

身肿类型之一。《症因脉治》卷三:“肝肾虚肿之症,腹冷足冷,小水不利,或小腹肿,腰间痛,渐至肿及遍身,面色黑黄,此肝肾经真阳虚肿,即《内经肾水症也。肝肾虚肿之因,肝主施泄,肾主闭藏,肝肾之真阳不足,不能司其开阖,则小水不利。若阴精素虚,色欲太过,肝肾之真阴不足虚火烁金,小水亦不利。《内经》所云,关门不利,聚水而生病也。”脉迟弦为肝肾真阳不足,脉细数为肝肾阴虚,治宜选用金匮肾气丸河车丸人参固本丸家秘肝肾丸等方。参见身肿、水肿条。

猜你喜欢

  • 鹿鞭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鹿肾之别名,详该条。·

  • 慢肝风

    病证名。又名婴儿目涩。《幼幼新书》:“月内目闭不开,或肿羞明,或出血者,名慢肝风。”多因感染污浊风热病邪所引起,内服明目饮(《证治准绳》:山栀仁、香附,夏枯草),外用黄连蒸人乳点眼。

  • 空沙参

    ①见《药材资料汇编》。为南沙参之处方名。②见《本草从新》。为荠苨之别名。各详该条。

  • 脚底板

    同足底。详该条。

  • 何大英

    【介绍】:明医家。西安(今浙江忂县)人。志于医,尝四方参师访友,乃精岐黄。嘉靖十年(1531年)撰书三编:首编《发明证治》,分风、寒、暑、湿、燥、火等门,论病证方治;次编《精义语录》,阐述病机机理及谨

  • 胞肉生疮

    病证名。《银海精微》:“胞肉生疮者,此脾胃热毒,胞肉肐或风粟变而为疮,血热化脓,腐烂腥臊,流汁流脓,浸渍黑睛生翳,眼如硃砂之色。”治法:宜泻火解毒为主。内服清胃散、三黄汤之类加减。参见针眼条。

  • 目中不了了

    证名。指目视昏矇不清。多由阳明腑热炽盛,邪热上蒸所致。《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论本义》:“其目

  • 和肝

    即滋阴疏肝。以滋阴与疏肝药合用治疗肝虚气郁的方法。临床多用于胁肋窜痛,胸腹胀闷,吞酸吐苦,舌无津液,咽喉干燥,脉弦细或虚弦等肝肾阴虚,气滞不行证候。常用方如一贯煎。

  • 芸红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橘红之别名,详该条。

  • 吴得夫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撰有《吴得夫集验方》7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