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纲目》。即炮制。清·张仲岩著《修事指南》,专论药物炮制方法。详炮制条。
指阳热之邪潜伏在体内。《素问遗篇·本病论》:“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参伏气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即肾囊风。详该条。
见《赤水玄珠》。为椒目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即肛门。
用承气汤一类的泻下剂,迅速通便泄热,清除燥结,以保存津液,防止痉厥变证的方法。有釜底抽薪之意。临床上适用于急性热病,症见壮热、烦渴、大便秘结,舌苔黄燥,或干黑起刺,脉沉实有力等实热证。参见阳明三急下、
病名。明·周慎斋《秘传女科》:“阴户生疮名天马疮。”详阴蚀条。
见名方类证医书大全条。
见王之翰《女科胎产百病》。即胎前怔忡。详该条。
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即花蕊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