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出《素问·五常政大论》。亦称胃痛、脘痛、心下痛,心痛等。多因七情郁结,劳累过度及饮食不节所致。有寒热虚实之分。亦有虚实错杂,寒热相兼者。文献有胃气痛,肝胃气痛,阴虚胃脘痛,
病名。见《外台秘要·虚劳》。亦称梦。即梦遗。详该条。
【生卒】:七世纪中【介绍】:唐代本草家。657年参加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行的药典《新修本草》的编撰工作。书成后写了序。并撰有《本草音义》20卷,已佚。
病名。即经行情志异常。详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零余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魏之琇条。
运气术语。五年循环一周。《素问·天元纪大论》:“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
证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心下,通常是指膈上部位;否,与痞同义,有闷满堵滞的意思。《诸病源候论》卷二十:“诸否者,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脏腑否塞而不宣通,故谓之否。”心下否痛,指膈上有痞塞胀满疼痛的
病名。《灵枢·痈疽》:“发于尻,名曰锐疽。”即鹳口疽。见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血盆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