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神应万验膏

神应万验膏

疡医大全》卷七方麻油二十四两,桃枝、柳枝、杏枝、桑枝槐枝(上五枝俱切作寸许长)各二两,血余(洗净)、穿山甲一两五钱,象皮五钱,大栀子一百个,炒黄丹适量,硇砂血竭儿茶各二钱。先将麻油小火熬开,分次将各枝入油中炸枯成炭,滤去渣,次入血余炸化,再入穿山甲炸枯,继入象皮炸化,后将栀子逐个捻破入油内,离火浸一炷香时,用微火燉一炷香时后,再用大火炸成炭,取起冷定,滤去渣,放净锅内秤准,每油二两,入黄丹一两,熬至滴水成珠,离火一刻,再入余药末,搅匀,坐冷水中,稍凉收起,用水湿手扯捻百余下,使各药和匀,埋土内五日去火毒。用时凉水浸半日,捻成片,放布上热汤熨化,贴患处。治无名肿毒,大疮恶疽,无论已破未破,均可应用。

猜你喜欢

  • 足太阴经病

    即脾经病。十二经病之一。《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

  • 先兆子痫

    病名。妊娠24周后,出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并兼有头痛,眩晕,呕吐,眼花,上腹不适,视力障碍或血压收缩压在160毫米汞柱以上者称为先兆子癎。多因平素肾阴虚,妊娠后肾阴更虚,肝阳上亢,或阴损及阳,脾肾

  • 酸咸无升

    药物性能。出《本草纲目·序例》。酸味收敛,咸味润下,药性均是向里、向下,如山萸肉、五味、白芍、乌梅、牡蛎、龟板、芒硝、盐等药,皆属阴而没有升的趋向。

  • 脱证

    阴阳气血严重耗损的综合表现。症见汗出如珠、四肢厥冷、口开目合、手撒尿遗,脉微细欲绝等。临床上把中风、大汗、大泻、大失血或精液大泄等精气急骤耗损导致阴阳离决者,称为暴脱,部分休克属此范围。若久病元气虚弱

  • 太乙丹

    即紫金锭,见该条。

  • 息积

    古病名。指胁下胀满,气逆息难或有形块的病症。《素问·奇病论》:“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歧伯曰: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证治准绳·积聚》:“息积,乃气息痞滞于胁下,不在藏府荣卫之间,

  • 石祁蛇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草石蚕之别名,详该条。

  • 电针麻醉

    针刺麻醉法之一。指针刺入穴位后用电麻仪(即电针机)通过毫针输入电流而达到镇痛目的,以施行手术的方法。它是在电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针麻方法。目前普遍应用于各种针麻手术。

  • 内痛外快

    痛证辨证之一法。快与痛相对而言。指内有邪气实而作痛,外则不痛,表示邪实于里。《难经·四十八难》:“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

  • 野绿豆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马棘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