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祛风丸

猜你喜欢

  • 史以甲

    【介绍】:清代医家。字子仁。江苏江都人。年轻时从名医袁秦邮学医,长于脉诊。著有《伤寒正宗》一书(1678),主要是对张仲景著述的注释,并附许叔微、王好古、庞安时等名家的论述。

  • 天门入虎口

    小儿推拿方法。操作方法有:①用一手拇指和食、中指相对,分别拿住小儿的虎口和掌根部天门穴,另一手握住肘部,进行摇动。有顺气作用。见《小儿按摩经》。②自小儿手掌八卦中的乾宫穴,经坎、艮部按至虎口处。有清脾

  • 白虎候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即白虎证似痫。详该条。

  • 天忌

    出《素问·八正神明论》、《灵枢·九针论》等篇。人身各部位的气血运行随天时气候而变化,故各有不宜针刺的时间,称为“天忌”。王冰注:“人忌于天,犯之则病,故不可不知也。”

  • 眉炼

    病证名。出《卫生宝鉴》。指眉间生疮。由小儿胎热上蒸而生。症见眉间生疮如,流脂成片,瘙痒不已。外用五倍子、生白矾研细,麻油调敷。并可内服清热解毒、消风止痒之剂。

  • 太乙丹

    即紫金锭,见该条。

  • 食蟹中毒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食蟹中毒候》。症见胸闷烦乱,精神不安,或更见腹痛,吐利不止等。治宜解毒温中。《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蟹毒药苏汁、藕汁、冬瓜汁、干蒜汁、芦根汁、橙皮、丁香等。

  • 陆务观

    【介绍】:见陆游条。

  • 火疳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火疡。多因火毒之邪侵犯白睛,滞结为疳。症见白睛深部向外凸起暗红色颗粒,“初起如粟疮榴子一颗,小而圆,或带横长而圆,状如豆,次后渐大”(《审视瑶函》),红赤疼痛,羞明流泪

  • 腹皮痛

    证名。出《灵枢·经脉》:“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马莳注:“邪气有余,则腹皮必痛。”参见腹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