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疝之俗称。详疝条。
证名。即脉痿。《医宗必读·痿》:“心痿者,脉痿也。”详脉痿条。
即埋植疗法。见该条。
见《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为脱力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前板齿(门牙)干燥不润。新病齿燥,伴有垢秽、口臭等,多属肺胃火盛,津液大伤。久病齿燥如枯骨样,多属肾阴严重亏耗,病多危重。
病证名。指小儿睡时惯常头部出汗,无其他症状者。详头汗条。
六郁之一。见《丹溪心法》卷三。因外感湿邪,郁而不散所致。《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雾露风雨坐卧,湿衣湿衫,皆致身重疼痛,首如物蒙,倦怠好卧,阴寒则发,脉沉涩而缓是湿郁。”治宜除湿解郁,用湿郁汤、渗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手心毒。见该条。
病名。多由痘疮毒火郁积不散,致邪毒上攻于喉所致。症见咽喉干涩疼痛,甚则肿胀溃烂,汤水难入,呼吸不利(《病源辞典》)。治宜解毒消肿,清热利咽。方可选用粘子解毒汤。银翘散等加减。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即客忤,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