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瞳神欹侧

瞳神欹侧

病证名。指瞳神歪斜的病证。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瞳仁不正、瞳神偏射瞳欹。多因风热毒邪,或外伤等引起。证见“瞳神歪斜,或如杏仁桃核,三角半月”(《张氏医通》卷八)。常由黑睛破损,黄仁从破口迸出,或嵌贴于破口处引起失治,日久粘定。瞳神失却于黄仁正中之位置,变形斜欹于一侧,甚者瞳神偏欹于黑睛边缘,甚至全部消失。相当于今之瞳孔变位。黑睛可见蟹睛或遗有宿翳。若黑睛无破损而瞳神欹侧者,多由先天畸形或为某些内眼手术所致。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 耳后高骨

    推拿穴位名。即耳背高骨,见该条。

  • 得气

    ①指进行针刺时,患者所产生的酸、麻、重、胀、疼痛或触电样反应以及医生持针之下的沉紧等感觉。《灵枢·终始》:“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医学入门》指出:“如针下沉重胀满者,为气已至,若患人觉痛则

  • 真中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又名真中风。详见该条。

  • 山根

    ①体表部位。出《东医宝鉴》卷一:“印堂之下曰山根,即两眼之间。”详頞条。古人认为此处可作望诊心的参考,故又名王宫,又名頞,见鼻条。因其位于阙庭之下,又称为下极。②推拿穴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

  • 止血四生汤

    《疡医大全》卷二十六方。生荷叶、生柏叶、生地黄、生艾叶各三钱。水煎,加童便调下。治牙宣,牙龈出血。

  • 痘疹博爱心鉴

    见博爱心鉴条。

  • 巨虚下廉

    见下巨虚条。

  • 杨梅疔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二。其形黑紫如熏梅状,如遍身有梅疮,内有一二个疔疱,则令遍身疮不发,须针刺其毒,入追毒丹,服土茯苓加托毒之品,随证治之。

  • 脾痹

    病名。由肌痹发展而成。亦有称为肌痹者。《素问·痹论》:“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圣济总录·脾痹》:“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是为脾痹。”《症因脉治·脾痹》:“脾痹之症,即肌痹也

  • 手少阴心经

    十二经脉之一。代号HT。《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