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①《说文》:“目童子也。”指瞳神。详该条。②指眼珠。《景岳全书》卷二十七:“龙木禅师曰‘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参见目珠条。

猜你喜欢

  • 红眼伤寒

    出清·马之骐《疹科纂要》。即伤寒谷黍,详该条。

  • 阿克萨拉依

    维医学著作。毛拉艾外孜·和田尼用阿拉伯文著成于1703年。全书三卷。第一卷四篇,论述维医四物质(火、气、水、土);四属性(热、寒、干、湿);四体液(血液质、粘液质、胆液质、黑胆质);器官学说;素质学说

  • 分理

    ①同肌腠。肌肉的纹理。《灵枢·寿夭刚柔》:“形充而大肉无分理不坚者肉脆。”②皮下组织间隙。《素问·诊要经终论》:“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冬刺俞窍于分理。”前指浅层皮下组织间隙,后指深连筋骨的组织间

  • 白玉化痰丸

    即白金丸,见该条。

  • 内伤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症之一种。见《症因脉治》卷四。内伤小便不利包括热结小便不利、偏渗小便不利、气虚小便不利、阴虚小便不利、阳虚小便不利。详各该条。

  • 仙人肢丸

    《宣明论方》卷九方。人参、沙参、玄参、紫团参、丹参、白术、牡蛎、知母、甘草各二两,蛤蚧一对(头尾全,用河水净洗,文武火酥炙黄色)。研细末,用麻黄十五斤(去根),枸杞子三斤,熬成膏,为丸,弹子大,每服一

  • 剩骨疽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又名多骨疽,即附骨疽。见该条。

  • 胃经失血

    证名。见《不居集》卷十三。多因饮食太饱,或中气失调,邪热在中,迫血妄行所致。治宜清热凉血,药如犀角、地黄、丹皮、甘草、玄明粉之属。亦有饮食过饱,胃中寒冷不能消化,食物与气上冲,伤裂胃口而吐血鲜红或紫黯

  • 吴复珪

    【生卒】:公元十世纪【介绍】:北宋医家。973年(开宝六年)奉命与刘翰、马志、陈昭遇等编修《开宝新详定本草》二十卷。982年(太平兴国七年)又参加编写《太平圣惠方》。990~994年(淳化年间)为太宗

  • 疠风大便不通

    证名。为疠风兼证。出《疠疡机要》上卷。因血虚内热而涩滞,宜生血润燥,内服四物汤加麦冬、天冬、五味子;因燥热之药而致者,用四物汤加连翘、甘草以生血清热;因大肠燥热,大便不通者,宜猪胆汁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