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白痢

白痢

病名。痢疾类型之一。古称白滞痢。因便下白色粘冻或脓液,故名。有属寒属热之分。《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白痢者,由肠虚而冷气客之,搏于肠间,津液凝滞成白,故为白痢也。”其症便下如冻胶或鼻涕,可兼见腹痛后重不能食小便清利,或手足厥冷等。由寒湿凝滞,脾阳受伤所致者,治宜温中化湿。可选用当归散除湿汤十补汤等方。本证可见于过敏性结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等病。参见冷痢寒痢条。若症见痢下白色,粘冻多脓,腹痛,里急后重小便赤涩者,属湿热为患。《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下迫窘痛,后重里急,小便赤涩,皆属燥热,而下痢白者,必多有之。”《张氏医通》卷七:“白痢初起,里急后重,频欲登圊,及去而所下无多,才起而腹中复急,皆湿热凝滞所致。胃苓汤加木香砂仁。”也可用香连丸黄芩丸等。详湿热痢条。

猜你喜欢

  • 久痰

    痰证之一。指痰液在体内停积日久的病证。《明医杂著·痰饮》:“久而重者,黄浊稠结,咳之难出,渐成恶味,酸辣腥臊咸苦,甚至带血而出。”亦可见潮热咳嗽,有似内伤阴火。宜用熟地、茯苓、山药、苡仁、芡实、萸肉、

  • 伤风头痛

    病证名。指伤于风邪的头痛。《脉因证治·头目痛》:“伤风头痛,或半边偏痛,皆因冷风所吹。”《医林绳墨·头痛》:“有风寒克于头,令人鼻塞声重,自汗恶风,此伤风之头痛也。”《医学六要·头痛》:“伤风头痛,脉

  • 万病丸

    《校注妇人良方》卷一方。干漆(炒,烟出青白为度)、牛膝(酒浸)各一两。为细末,以生地黄汁一升同药末慢火熬膏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米汤送下。治妇人月经瘀闭,脐腹作痛,及产后癥瘕等症。

  • 水禁

    出《痘疹经验良方》。禁疮之一。痘疮将出,毒气方炽,误食生冷,以致毒停皮肉之间,隐隐有红点,或于头面、两胁、手足之际,发有水泡。如冷气在内,则腹痛肚胀;冷气在外,则发热恶寒,称为水禁。治以温经散寒为主,

  • 疮疡呕吐

    证名。见《集验背疽方》。指患疮疡期间出现呕吐症状。若喜寒恶热而呕者宜降火,方用黄连解毒汤;喜热恶寒而呕者宜养胃气,方用香砂六君子汤;脉实便秘而呕者宜泻火,方用内疏黄连汤;脉细肠鸣腹泻而呕者托里温中,方

  • 心包络

    心外围的组织器官。心包是心的外膜,附有络脉,是通行气血的道路,合称心包络,一般简称心包。它是心的外卫,有保护心脏的作用。《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邪不能容,容之则心伤

  • 儿风

    病名,即子癎。《坤元是宝》:“有孕眩晕,或冷麻,甚至昏倒仆地者为子癎,亦名儿风。”详子癎条。

  • 大肠募

    见《千金要方》。即天枢。

  • 缩脚痧

    痧证之一。《七十二种痧证救治法·缩脚痧》:“此系肺经受邪,有四症,小儿患者多,满身经络收束,手足拘挛,或左手,或右手,或左足,或右足独缩。治法先以三指拍曲池穴、阳交穴,拍出紫块,先以钱刮骨边臑穴,续刺

  • 万汝永

    【介绍】:见万邦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