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瘟疫舌疔

瘟疫舌疔

病名。多由瘟疫之毒中于心经而上炎于舌所致。疔生舌上,或红或紫,疼痛,如樱桃大,破后流脓出血。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可选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外用紫雪散。参见舌疔条。

猜你喜欢

  • 金铅

    药名。见《本草原始》。妇女初潮的月经名金铅,旧时用以入药,现已不用。

  • 肺绝喉闭

    病名。即危重病人的上呼吸道梗阻。《冯氏锦囊秘录》卷六:“肺绝喉闭,其脉浮而微细,其声如鼾,有如痰在喉中响声,此为肺绝之候。宜速用人参汤,调入竹沥、姜汁服之。若早者十全七八,次则十全三四,迟则十不一救。

  • 李濒湖

    【介绍】:见李时珍条。

  • 三才

    经外奇穴名。《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标幽赋》:“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百会在顶应天,主气;涌泉在足应地,主精;璇玑在胸应人,主神。故称三才。

  • 足太阴经别

    十二经别之一。原称足太阴之正。《灵枢·经别》:“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中。”从足太阴脾经分出,至大腿前面,与足阳明胃经的经别汇合而并行,向上结于咽部,贯舌中。

  • 大楗骨伤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大楗骨即股骨。因跌打、压轧所伤。临床有股骨颈、粗隆间、股骨中段及股骨下段骨折等。症见局部肿胀、疼痛,患肢有缩短畸形,脚向外旋,不能站立,活动受限,触按有骨声。断端有移位者

  • 足少阳之别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少阳络脉,见该条。

  • 头汗

    病证名。①头部易出汗,为太阳虚汗,常见于小儿体质虚弱者。《小儿药证直诀》:“上至头,下至项,不过胸,为太阳虚汗。”②阳明热郁发黄的先兆。《伤寒论》:“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而

  • 刮法

    ①针刺手法名。指用指甲向上或向下频频刮动针柄以促使得气和加强针感的一种方法。《医学入门》:“将大指爪从针尾刮至针腰,此刮法也。”②推拿手法名。①以拇指侧或食、中两指指面在体表上,用力作快速的推动。《保

  • 曲颊

    又名曲牙。颊,是面的两旁,因其屈而向前,故称曲颊。相当于下颔骨角。《灵枢·本输》:“手太阳当曲颊。足少阳在耳下曲颊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