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痰疟

痰疟

病名。疟疾之一。《证治汇补·疟疾》:“痰疟,因夏月多食瓜果油面,郁结成痰,热多寒少,头疼肉跳,吐食呕沫,甚则昏迷卒倒。寸口脉浮大者,吐之;关脉弦滑者,化之;若胸满热多,大便燥实,大柴胡汤下之。”《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痰疟者,痰结胸中,与凡疟所挟之痰更甚,故寒热乍已,胸中满闷不退,或头疼肉跳,吐食呕沫,甚则昏迷卒倒,皆是痰涎结聚之故,宜二陈汤导痰汤。”《医学入门》卷五:“痰疟……宜柴陈汤加草果呕吐者,二陈汤倍白豆蔻流行三焦,呕疟自止;气虚呕者,单人参汤,或用常山炒过;久不止者,露姜饮截之。”参见疟疾条。

猜你喜欢

  • 高风内障

    病名。见《张氏医通》卷八。即高风雀目内障。详该条。

  • 足少阳经病

    即胆经病,十二经病之一。《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颌痛,目锐眥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

  • 女子逆经赤涩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即室女逆经,详该条。

  • 积热便血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指因肠胃积热,热迫络损导致的大便下血。与热毒下血相类。《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有肠胃积热,及因酒毒下血,腹痛作渴,脉弦数者,宜黄连丸,酒蒸黄连丸。”又:“有实热

  • 药鼎

    道士炼丹工具。亦称丹鼎。多为可以加火的密闭的铜铁器。

  • 知羞草

    出《南越笔记》。即含羞草,详该条。

  • 癀走

    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即走黄。见该条。

  • 瘙疹

    病名。见《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凡小儿在未出痘疹之前感受风邪,以致遍身红点,如粟米之状者为瘙疹。治宜疏散风邪。用银翘散加蝉蜕。

  • 荔枝干舌

    舌敛束缩短,舌面如荔枝干壳。为津液干涸至极,属危重之候(见清·杨云峰《临症验舌法》)。

  • 肉桂散

    即黑神散第一方,见黑神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