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痧气

猜你喜欢

  • 升降出入

    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出《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指气的上升与下降,是气在人体内部的运动

  • 齿露

    病证名。《奇效良方》卷六十二:“大肠虚则齿露。”症为龈乳头萎缩而齿根暴露。

  • 酒毒发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酒毒发疽。由过饮酒,膏粱厚味积毒所致;此病多发于脊背,初发如弹,次大如拳,皮色不变,坚硬如石,时麻时木,疼痛剧烈,可伴见全身拘急,二便涩滞,及头面手足虚肿,泄泻似痢。初宜

  • 难经汇注笺正

    书名。3卷。卷首1卷。张寿颐撰。刊于1923年。本书主要以滑寿《难经本义》及徐大椿《难经经释》为据,参考选用历代各家《难经》注文,并结合张氏本人的见解,将《难经》原文进一步予以校注,引用资料较多,颇有

  • 阳明经病

    亦称阳明经证。《伤寒辨证·六经证治》:“传至阳明,则目痛、鼻干、不眠,宜升麻葛根汤。此证有在经在府之别。如目痛,鼻干,微恶寒,身热,脉浮洪,病在经也。”阳明经病又有在标在本说。在标宜辛凉解肌,在本宜清

  • 工尾势

    练功方法之一。出《易筋经》。又作躬尾势、掉尾势。取直立位,两足稍分开,两手上举过顶,旋即转而向下,挺膝弯腰,使手掌尽量接近地面;若不能贴近地面,须配合足跟起落动作;随后挺身直立。《易筋经》:“膝直膀伸

  • 进气法

    针刺手法。《金针赋》:“进气之诀,腰背肘膝痛,浑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补,卧针五七吸,待气上下。”意指针刺得气以后,行九六补泻法中的补法,术毕,留针5~7次呼吸,待气至病所。

  • 风寒湿

    风、寒、湿三种邪气互相结合而成的致病因素,为痹证的主要病因。《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 吴山甫

    【介绍】:见吴昆条。

  • 首疽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由于少阳三焦经热毒郁滞所致。疽生于瘈脉(在颞骨乳突根部稍前耳后肌中)、翳风(在腮腺后沿乳突和下颌角之间)二穴。初起多憎寒壮热,口渴。若溃黄色脓者为顺,出黑色稀水者为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