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病证名。①指胸腹部痞满、按之不痛的疾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又:“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赤水玄珠·痞气门》:“刘宗厚曰:痞之为病,由阴伏阳蓄,气上不运而成,处心下,位中央,膜满痞塞,皆土之病也。胀满有轻重之分,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胀满则外有形也。前人所论皆指误下而致之,亦有不因误下而然者,如中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则为痞;饮食痰积不能施化则为痞;湿热太盛,土乘心下则为痞。既痞与湿同治,惟上下分消其气,如果有内实之症,庶可略与疏导。”根据病因、症状、部位之不同,可分气痞、痰痞、虚痞、实痞、上痞、中痞、下痞等。详各条。②指胸腹部有癖块,属积聚一类。《临证指南医案·痞》徐灵胎评:“痞有二义。痞结成形之痞,是病胸膈痞满。是症痞结之痞,即积聚之类,另立一门亦可。但痞满之痞,不拘何病皆有。”《杂病源流犀烛·肿胀源流》:“痞者,闭也。痞必有块,块则有形,总在皮里膜外,其源皆由伤于饮食。”参见积聚有关条。

猜你喜欢

  • 精虚痰

    指因元精虚亏所致的痰证。《症因脉治》卷二:“精虚痰,骨蒸潮热,虚火时升,脉多细数。”治宜补精化痰。方用地黄丸、加减二冬汤、固本丸加玄武胶,佐以理气药等。参见痰证条。

  • 癫痫白金丸

    即白金丸,见该条。

  • 刘仲宣

    【介绍】:元代医生。江西安福县人。通医学,后归隐东阳山下。

  • 反鼻蛇

    见《本草纲目》。为蝮蛇之别名,详该条。

  • 头皮痛

    证名。《医林绳墨·头痛》:“头皮痛者,枕不能安,手不能按,亦由浮游之火上行,当以轻扬散火可也。如芩、连、山栀、天花粉、玄参、连翘之属。”其证多由风火上犯所致。如局部肿痛者,可配用外治法。《外治寿世方》

  • 四棱蒿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鸡肝散之别名,详该条。

  • 应指

    ①泛指切脉时指下有脉的跳动感。②疮疡辨脓扪诊方法之一。即引手。见该条。

  • 心热痿软

    病证名。指心火上炎,耗伤阴血所致的痿症。《症因脉治》卷三:“心热痿软之症,四肢关节不能活动,足胫纵缓,不能收持,如枢纽之折,而不能提挈,面颊常赤,心烦意乱,此《内经》心热痿软之症也。”治宜清心、滋阴、

  • 五物香薷饮

    见《医方集解》。即五物香薷汤,见该条。

  • 经行狐惑

    病名。指经行前咽部及前阴并见蚀烂。多因肝脾热郁,化毒伤阴所致。症见口唇周围、咽部及外阴发生溃疡、或兼目赤糜烂。治宜清热解毒、养阴化瘀。方用芩连四物汤加减。目赤加菊花,密蒙花,口干加沙参、石斛、元参。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