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疟疾

疟疾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指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古人观察到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及山林多蚊地带。《内经》称疟、痎疟;《金匮要略》称疟病。多因风寒暑湿之邪,客于营卫所致。因体质强弱有别及所感病邪及流行特点、表现证候不同,大致分类如下。①按临床证候分类风疟暑疟湿疟痰疟食疟寒疟温疟风热疟等。②按发病时间分类,有间日疟、三日疟、正疟子母疟夜疟鬼疟暴疟游疟老疟久疟阴疟阳疟等。③按诱发因素及流行特点分类,有劳疟虚疟瘴疟疫疟等。④以脏腑经络分类有五脏疟三阳经疟三阴疟等。治疗除服用辨证用药外,常可加用常山草果蜀漆青蒿等,并可用针刺及穴位敷贴等。病情控制后,注意预防复发。详见各条。

猜你喜欢

  • 肥积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为阳漏之别称。详该条。

  • 根下红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红根草之别名,详该条。

  • 蛊注

    古病名。出《金匮要略·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诸病源候论·蛊注候》:“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蛊是聚蛇虫之类,以器皿盛之,令其自相啖食,余有一个存者,为蛊也。而能变化,人有造作敬

  • 水蛇头疔

    病名。出《治疔大全》。即水蛇头。证治见指疔条。

  • 牛大黄

    见《湖南药物志》。为商陆之别名,详该条。

  • 谏议之官

    《素问补遗·刺法论》:“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喻脾有协助心神决定意志的功能,故称。

  • 刘伦

    【介绍】:明代医家。字宗序。履贯及生平事迹不详。著有《济世外科经验全方》、《济世幼科经验全方》、《济世女科经验全方》、《济世内科经验全方》等书,未见刊行。

  • 阴不足

    ①即阴虚。详该条。②指肾阴亏损的脉象。《伤寒论·辨脉法第一》:“假令尺脉弱,命曰阴不足。”

  • 痰积腹痛

    病证名。指脾胃功能失调、水湿停积成痰而致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痰积腹痛之症,时痛时止,利下白积,光亮不臭,或恶心眩运,或响如雷鸣。”《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病源流》:“痰积腹痛,下白物,时眩,喜热

  • 面痛

    证名。指鼻頞、口唇、颊车、发际等部痛不可触,甚至妨碍言语饮食者。《证治汇补·面痛》:“面痛皆属于热,但暴病多实,久病多虚,饮食妨碍,皆因膏粱风毒,食卧少安,无非胃虚有火。”《张氏医通·诸痛门》:“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