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番沙

番沙

痧证之一。又名黑痧。《张氏医通》卷九:“近时有感恶毒异气,而骤发黑痧,俗名番沙。卒然昏倒腹痛,面色黑胀,不呼不叫,如不急治,两三时即毙。有微发寒热,腹痛麻瞀,呕恶神昏者,或濈濈汗出,或隐隐发斑,此毒邪焮发于表也;亦有发即泻利厥逆腹胀,无脉者,此毒邪内伏,不能外发也,所患最暴,多有不及见斑而殂者。经谓大气入于脏腑,虽不病而卒死是也。初觉先将纸捻点焠头额,即以荞麦焙燥,去壳,取末三钱,温汤调服。重者,少顷再服即安。”并宜理气、解表,清热解毒,如香苏散薄荷荆芥栀子豉汤加牛蒡、生甘草,热甚者,黄芩汤凉膈散三黄汤白虎汤等方均可选用。如毒甚面黑者,急取委中穴,刺出黑血,以泄毒邪。参见条。

猜你喜欢

  • 大一

    见太乙条。

  • 痰瘀嗽

    病名。指痰挟瘀血阻肺引起之咳嗽。《不居集》卷十五:“痰瘀嗽。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礙气而病。宜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疏肝以清痰,四物汤加诃子、青皮、竹沥。”参见咳嗽、瘀血咳嗽条。

  • 宿胠风

    病证名。属连眶赤烂。系由眼睑不洁,复受风邪所致。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秽污浸渍,受风即发如粟米之状,连眶赤烂,遂成疮疾,名宿胠风。宜用省风汤,局方三白散。”

  • 天丝打眼

    病名。《审视瑶函》:“此症谓风飏游丝,偶然撞入目中而病痛也,即今人呼为天丝打眼。”即飞丝入目证。详该条。

  • 乌云膏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六方。松香二两,硫黄一两。为细末,香油拌如糊,摊青布少半指厚,卷成条,线扎紧,再用香油泡一日,取出刮去余油,以火点燃一头,下用一碗接之,布灰陆续剪去,取所滴药油,浸冷水

  • 食远服

    在离正常进食时间较远时服药。治疗脾胃病的药或泻下药可食远服。

  • 手厥阴心包络经

    十二经脉之一。原称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

  • 二龙摆尾

    小儿推拿方法名。见《幼科推拿秘诀》。详双龙摆尾条。

  • 王季浩

    【介绍】:见王朝弼条。

  • 气关

    ①小儿指纹的诊断部位之一。指纹伸延至食指第二节为气关,表示病邪较重。②推拿部位名。指三关之一。位于食指中段指节的腹面。用揉法可行气通窍。参见指三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