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栝楼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丹轸者,肉色不变,又不热,但起隐疹,相连而微痒。”多由热毒蕴结肌肤所致。其证遍身灼红,上起细小疹点,形如麻粒,痒痛微肿。治宜内服消风散,外用白芷根叶煮汤洗之。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勇疽。见该条。
【介绍】:见皇甫中条。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一指带下五色俱出。二指带下有五种颜色。
脏腑惊证之一。出《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经脉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厥阴是阴经之里,故为阖。
见《中药志》。为北沙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洪连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仁斋直指方》:“盖十二经脉上络于耳,其阴阳诸经适有交并,则脏气逆而为厥,厥气搏入于耳,是为厥聋。”或兼有眩晕之证。宜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参见暴厥而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