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烦悗

烦悗

证名。指心胸烦闷,亦指四肢困闷不舒之感。亦称烦惋。《灵枢·热病》:“热病,先身涩,倚烦而热,烦悗。”《灵枢·胀论》:“脾胀者,善哕,四肢烦悗,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

猜你喜欢

  • 穿心箭

    见《杭州药用植物志》。为元宝草之别名,详该条。

  • 蒲槌

    出《本草衍义》。为蒲棒之别名,详该条。

  • 黄姜

    见《生草药性备要》。即姜黄,详该条。

  • 豆须子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菟丝子之别名,详该条。

  • 羊须草

    见《广东中药》。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 十二井穴

    ①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总称十二井穴。即:少商(肺),商阳(大肠),厉兑(胃),隐白(脾),少冲(心),少泽(小肠),至阴(膀胱),涌泉(肾),中冲(心包),关冲(三焦),足窍阴(胆),大敦(肝)。详

  • 循际

    经外奇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长谷。见该条。

  • 王世明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著有《济世万全方》1卷,佚。

  • 脾痈

    病名。①指位于章门穴处的痈。章门穴为脾经之募穴,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章门隐隐而痛者,脾疽也。上肉微起者,脾痈也。”此证由过食生冷兼内蕴湿热,或瘀血瘀滞脾经而成。症见腹胀、咽干、小便短涩。

  • 石蛭螫人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即蛭食,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