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方。葳蕤、茯苓、酸枣仁、石膏各一钱,人参七分。水煎热服。治病后多寐,身犹灼热。
出《本草拾遗》。为萝藦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广西中草药》。为无根藤之别名。②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菟丝之别名。③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又名无根藤。各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冰片药材之一种,详该条。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乍寒乍热。详该条。
治则。出《素问·三部九候论》。凡属实证可用泻法祛邪。如燥屎、水饮、食滞、停痰、瘀血等症,用泻下、逐水、消导、割痰、祛瘀等法,包括针刺治疗的泻法。
舌尖红而起紫色芒刺。为里热重证恶候,急宜清热攻下(见《伤寒舌鉴》)。
推拿穴位。出《小儿推拿广意》。位于大指甲后一韭叶处。掐之,止吐血。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地柏枝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学衷中参西录》。即眦赤烂,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