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灵枢·经筋》。又称痓。以项背强急,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为主症。《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痉有虚
【介绍】:唐代医学家。撰有《本草括要诗》3卷、《藏府通元赋》1卷。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一叶萩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3卷。清·吕震名撰于1850年。作者指出,有人“以为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殊不知伤寒不必尽属寒因,若风、若湿、若温、若热,皆统辖于伤寒二字内”(见自序)。本书首辨风、寒、湿、温、热之源流及六
病名。见《疡科选粹》卷三。即乳蛾。详横鹅条。
见《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二。即月经过少,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羊屎条根之别名,见该条。
证名。出《灵枢·经筋》。指颈部单侧或两侧肿胀粗大。多因气火郁逆,或痰滞内结所致。《杂病源流犀烛·颈项病源流》:“有颈项肿痛,寒热头眩者,是气毒,宜加味藿香散;有颈项结核浮肿,先寒后热者,此风寒所搏,宜
书名。秦伯未编。书成于1928年。全书选辑清代叶桂、薛雪、吴瑭、张聿青等二十多位医家约2000条医案,其中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他科病证。以医家为纲,以病证为目,分类清楚。选案多属记录简要,方治切于病情
证名。指气机郁结所致的胁痛。多由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气阻络痹所致。《金匮翼·胁痛统论》:“肝郁胁痛者,悲哀恼怒,郁伤肝气,两胁骨疼痛,筋脉拘急,腰脚重滞者是也。”甚则可见胁痛难忍,或胁腋牵痛,烦躁易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