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湿热下注

猜你喜欢

  • 胁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疔疮生于胁部者,证治见疔疮条。

  • 肺脏怯

    证名。又名怯肺、肺虚损。指久病后肺气虚损证候。《小儿药证直诀》:“脾肺病久,则虚而唇白,脾者肺之母也,母子皆虚,不能相营,故名曰怯肺。主唇白,白而泽者吉,白如枯骨者死。”其症可伴有气怯,神疲,便稀,舌

  • 命关

    ①小儿指纹的诊断部位之一。指纹透达食指第三节为命关,表示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故名。②经外穴名。见《扁鹊心书》。位于胁下,以中脘穴至乳中穴连线为底边,向外侧作一等边三角形,其顶角是穴。③推拿部位名。

  • 猪耳菜

    见《江苏药材志》。为鸭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 车质中

    【介绍】:见胡宪丰条。

  • 枳实理中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枳实(麸炒)一两,白术、人参、炙甘草、茯苓(去皮)、炮姜各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鸡子黄大,每服一丸,热汤化下,连进二、三服,不拘时服。功能理中焦,除痞满,逐痰饮,止腹痛。

  • 脉色合参

    切脉与望色须互相参合印证,以明病情。《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色青者,其脉弦也;赤者,其脉钩也;黄者,其脉代也;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见其色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

  • 筋疬

    瘰疬的一种。见《外科正宗》卷二。多由忧愁思虑,暴怒伤肝而致。症为颈旁生核,质较硬,大小不等,常伴寒热,每遇劳、怒时加重。治宜清肝解郁,用柴胡清肝汤;病久体虚者用益气养荣汤。

  • 苦皮子

    见《四川中药志》。为苦木之别名,详该条。

  • 寒结

    阴寒凝滞引起的大便秘结。亦称冷秘。临床表现为喜热恶冷、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小便清长、大便艰难或秘结,舌淡苔白滑,脉沉迟等症。多见于身体虚寒或年老阳衰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