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儿科医生。人多呼其官衔“防御”,故名字不详。杭州人。范氏及其子孙均以世传小儿医闻名当时。
病证名。见《赤水玄珠·眩晕门》。因痰浊挟火,上蒙清阳所致。症见眩晕,头目胀重,心烦而悸,恶心,泛吐痰涎,口苦,尿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宜化痰降火。用清上丸、黄连温胆汤等方。参见眩晕、痰晕等条。
医经著作。又作《八十一难经注》。三国时吴人吕广著。一卷。出《隋书·经籍志》。今佚,其佚文可见于《难经集注》。
古代用来治疗癫狂等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首载《千金要方》。旧说精神疾患是由鬼神作祟所致,治疗穴位均冠“鬼”字为名。其数十三,故称十三鬼穴。十三鬼穴,古代文献记载略有差异,今多指人中(鬼宫)、少商(
【介绍】:见周魁条。
指阳主化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张景岳注:“阳动而散,故化气。”
见《岭南草药志》。为鹰不泊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水突,见该条。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如银内障证。详该条。
病证名。见《儒门事亲》卷四。①系指咽喉肿起,喉道闭阻。《医林绳墨》卷七云:“其症咽嗌干痛,喉咙作肿,颌不可咽,舌不可吞,水谷难入,入则反往鼻孔出,故曰喉闭。”多由肝肺火盛,复感风寒、或过食炙煿膏粱醇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