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白
即泻肺。详该条。
即泻肺。详该条。
见《广东中医》4(1):40,1959。为茶子饼之别名,详该条。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病证名。见《千金翼方》。指鼻塞流清涕。详鼽条。
位于外耳道以外的全部耳壳的统称。由软骨及皮肤构成。又名耳壳。参见耳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多因风冷之气客于肌肤,搏于血气而成。患处作痒,略高出皮面,边缘清楚,呈圆形或椭圆形,搔起白屑,久则皮肤顽厚。外搽癣药水或土槿皮酊。本病相当于体癣。
【介绍】:南宋医家。平江府溧阳(今江苏溧阳)人,为平江知府。1154年(绍兴二十四年)辑有《备急总效方》40卷,已佚。
出《本草经集注》。为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清·金德鉴《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受风热酒毒湿痰而起,牙龈里两边生痈,致舌短大。”多由风热痰火上灼而成。治宜解毒泻火。可选用黄连解毒汤、清胃散、粘子解毒汤、甘露消毒丹等加减。参见舌痈条。
【介绍】:战国时医家,扁鹊的弟子。曾著《本草经》一卷,不传。
见《四川中药志》。为刺楸树皮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