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沙虱毒

沙虱毒

古病名。指沙虱虫毒侵入所致的疾患。《肘后方·治卒中沙虱毒方》:“山水间多有沙虱甚细,略不可见。人入水浴及以水澡浴,此虫在水中着人身,及阴天雨行草中亦着人,便钻入皮里。其诊法: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米粟粒,以手摩赤上痛如刺,三日之后,令百节疼痛,寒热,赤上发疮,此虫渐入至骨则杀人。”本病与恙虫病相类似。

猜你喜欢

  • 青木香藤

    见《本草备要》。为天仙藤之别名,详该条。

  • 下利脓血

    证名。指痢下赤白粘冻。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儒门事亲》卷四:“夫下利脓血,腹痛不止,可用调胃承气汤,加生姜、枣煎,更下藏用七八十丸,量虚实加减,泻讫,次用长流水调五苓散五七钱,或加灯心煎调

  • 行针

    ①《灵枢经》篇名。行针,即运针。本文专论针刺反应,故名。主要论述针刺治病由于人的体质不同,血气阴阳有盛衰,所以针感也不一致。但针后产生不良反应或病情更趋严重者,是医者乱行针刺的过失。②针刺运针手法,目

  • 滴脓疮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八。即黄水疮。详该条。

  • 腘中

    出《灵枢·热病》。腘窝中央。相当于委中穴的部位。

  • 号筒草

    见《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为博落回之别名,详该条。

  • 疮疡内消法

    疮疡内治法中“消、托、补”三大法则之一。见《外科精义》卷上。凡疮疡初起尚未成脓,用内服药促其消散,为疮疡内消法。根据肿疡发生的病因和证情等辨证施治,如表邪未解者以解表为主;热毒炽盛者以清热为主;里实者

  • 子仪

    【介绍】:战国时医家,扁鹊的弟子。曾著《本草经》一卷,不传。

  • 何希彭

    【介绍】:北宋医家。闽县(今福建福州)人。通方伎之学。曾选取《太平圣惠方》中便于应用的方剂6000余首,编成《圣惠选方》60卷,已佚。

  • 俗称屁股。骶骨部两侧隆起的臀大肌部分。《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