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张扩条。
病名。由肌痹发展而成。亦有称为肌痹者。《素问·痹论》:“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圣济总录·脾痹》:“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是为脾痹。”《症因脉治·脾痹》:“脾痹之症,即肌痹也
指眼外肌。支配眼球的转动。《杂病源流犀烛》:“若风寒直灌瞳人,攻于眼带,则瞳人牵拽向下。”
见《南京民间药草》。为犁头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勇疽。见该条。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胎怯。详该条。
见《肖山竹林寺妇科》。即乳汁不行。详该条。
眼科病证。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赤丝乱脉证。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DU2。出《素问·缪刺论》。别名背鲜、髓空、腰户,腰柱,髓俞。属督脉。位于骶部,第四骶椎下,当骶管裂孔中。布有尾骨神经分支和骶中动、静脉分支。主治腰脊痛,便血,泄泻,痔疮,月经不调,癫痫,
出《嘉话录》。为芜菁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