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喉科种福》卷四。即暗乳蛾。属乳蛾类。详乳蛾、暗乳蛾条。
出《新修本草》。为荩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草医药经验交流》。为黄毛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部位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眼弦。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肉桂,详该条。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指经水断绝。详该条。
【介绍】:清医家。字序五。祖籍毗陵(今江苏常州),自祖父始定居镇江。兄书玉,亦精医,昆仲医名振大江南北。尝助其兄著成《医原纪略》、《疡科补疽等。子孙均世其学。
书名。4卷。清·王士雄辑。刊于1854年。本书分甲、乙、丙、丁四集,收录内、外、女、幼四科的单验方,每科又根据不同的病证标题列方,现有《潜斋医学丛书》本。
病证名。出《幼幼集成》。指伤寒其邪抑遏而致壮热搐搦的证候,详搐条。
疾病反映于体表呈带状的敏感区域。穴区带疗法就以此为依据。它与敏感点(或压痛点)不同,前者为“面”,后者为“点”。